第(3/3)页 我是戴高乐将军,我正在伦敦。我向目前正在英国领土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领土上的持有武器或没有武器的法国官兵发出号召,向目前正在英国领土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领土上的一切军火工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发出号召,请你们和我取得联系。 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不会熄灭。 这篇演讲发布于1939年6月18日下午6时,当时戴高乐由若·法库塞尔陪同,来到了伦敦布什大厦的B2播音室,坐在麦克风前开始了他对法国人民的首次广播。那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戴高乐带着微颤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向法国人民大声疾呼。他的演讲充满了激情和信心,把握住了法国公众此时的心理。在希特勒的军队威压之下,法国人心濒于崩溃,而戴高乐审时度势,力陈法国是不会完的,他作此振臂一呼,使全国听众为之热血沸腾。从那时起,法国抵抗法西斯的运动拉开了序幕,也从那时起,特别是在法国,戴高乐一直被称为“六一八”的英雄。 ●通俗易懂,灵活掌握 讲话的目的是让人听懂。台下听众水平尽管不一,但是都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弄懂讲话人的每一句话,全面理解话里的观点,这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如果讲话人在讲话时板着面孔,卖弄辞藻,用一些艰涩的语汇和听众捉迷藏,无异于存心让听众听不懂,这样的讲话岂不是浪费时间? 人们对任何道理的认知,都要经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所以在讲话中,应当使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这样,才能使所讲的道理易于被听众接受,才能使讲话受到听众的欢迎,才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事实上,有时一个精彩贴切的比喻,可以使一个复杂的道理,显得十分简捷明确,这也是人们常常感到某些讲话乍听起来平淡朴素,但是却耐人回味,而且越琢磨越感到真切清新、寓意深刻的原因。 我国医学科学家修瑞娟在讲到我国某些行政机关的官僚主义作风时,说道:“好比我种了一块西瓜地,瓜成熟了,谁都想到这块地上摘瓜。美国、德国、瑞典、瑞士的人都定了‘抢瓜’方案,外国专家都争着与我们协作,利用我们的科研成果。可是,回国来呢,像是遇到个80多岁的老奶奶,嘀嘀咕咕,还怀疑你种的是不是西瓜?是红瓤的还是白瓤的?你先给我把瓜切开,我要尝尝你那瓜才决定是否摘瓜。” 修瑞娟的这一段话用通俗贴切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讽刺了官僚主义作风,既尖锐深刻,又给人以启迪,使人一听就懂。这样的话,听众怎么能不欢迎呢? 通俗易懂并不是使语言过分庸俗,它有一个标准,就是讲话者所运用的语言与大多数听众的水平相适合。如果听众是知识层次较高的专家、学者,就要求讲话者使用语言时不能过于通俗化,否则将会显得啰嗦冗长,达不到效果。因而,我们要针对不同对象的接受能力,灵活掌握语言的应用。 ●结尾利落,回味无穷 发言如能有一个好的开头、好的内容,再有一个好的结尾,那就可以达到很好的表达效果。结尾时,要有力度,不冗长拖沓,不画蛇添足,而且要在言不必尽或达到高潮时戛然而止,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留有回味的余地。 美国的莱特兄弟在成功地驾驶动力飞机上蓝天后,人们在法国的一次欢迎酒会上再三邀请哥哥威尔伯讲话,他随即讲道:“据我们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这一句深含哲理的发言,博得了与会者长时间的鼓掌,至今还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发言结尾的方法很多,可用充满激情的话语结尾、总结全篇的简短结论结尾、赞颂的话语结尾、名言警句结尾、诗词歌赋结尾、幽默的语言结尾和号召呼吁结尾,等等。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使结尾干净、利落,起到再现主题、收拢全篇的作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