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送锏-《大秦之歌》
第(1/3)页
“可有人敢借兵器一用?”他大声喝问,声断洛阳城。
寂静依旧,无人应答。
欧阳童府中有一满脸泪痕的娇柔妇人闻此声,不顾一切的挣脱仆人的看护,披头散发,赤着足发疯似的奔向未央宫方向。朦胧的泪眼让她看不清道路,一路上磕磕碰碰,撞出了许多伤口,鲜血流淌,只是她全然不管不顾。
那个至爱之人还在人世,同枕二十年的丈夫要与他兵戎相见了吗?
“哈哈哈,看到了吗?慷慨勇武的战王爷,多年前受你恩惠的人不少。可如今,谁愿冒着诛九族的危险与你扯上丝缕关系。”欧阳童仰天大笑道,环顾四周说道,“人都是这样的,还请王爷黄泉路上不要再责怪我了。”
他话音刚落,忽见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有人手倒持双锏一步一步走近。犀角靴子踏在青石板上发出的声响,在欧阳童听来,就像踩在他脸上的声音。
满城围观的几乎都是习武之人,耳目极好,听得到,也看得清。
战王是使双锏的,这个拖锏而来的年轻人到底是什么人物,如此大胆。
“老不死的,不好好在家里待着,非要跑到这里来看热闹。”花婶打着哈欠坐在一头毛驴上埋怨道。
“嘿嘿,就是年纪大了才要出来沾沾那些后生的朝气嘛。”姜太公健步如飞的走在前面牵着缰绳,嘿嘿地笑着。
“好些年头没到过洛阳城了。一会儿去胭脂街逛下。”花婶环顾四周说道。
“行行行,一会儿你要买什么我给钱。”姜太公忙不迭地应道。
“哼,算你识相。”
“现在先看下热闹,见下故人吧。”姜太公牵着毛驴穿进一条小巷。推门走进一个僻静的院子。
院子里长着一棵巨大的古榕树,树荫下的石桌前坐着一个脸色红润的老人,年纪似乎要比姜太公还要大些。此刻正盯着一个石盘,上面纵横刻着许多线条,形成了无数个交汇的点。细细望去,那些点像是在不停移动那般,难以看得真切。
“师兄。”姜太公行礼,花婶也从毛驴上下来,微微躬身。
“好久不见。师弟。”那人抬头。
“娘亲,我们在哪见过那两位老爷爷吗?好熟悉的感觉。”没有关上的院门外传来一个脆生生的声音。院子的门口站着一对母女,女孩子的双眼被一条黑丝带蒙了起来,约莫六七岁。
“没见过,你觉得熟悉是因为他们的体质跟我们相仿,同样是通灵体质。”那妇人身材娇小玲珑,肤色苍白如雪,像是常年不见阳光。
门外两母女欠身致意后,不作停留便离开了。
“那女娃子蒙着眼睛也能看到我们?”花婶惊异,疑惑的望向姜太公。
“她们是迷雾岛隐世灵师一脉,那个小女孩拥有极其罕见的阴阳瞳。这种眼瞳可以看破虚妄,观人气运,预知生死,趋吉避祸。十二岁之前呈现白色瞳仁,之后慢慢恢复正常形态,有诸多妙用。”坐在棋盘前面的老者望着门外说道。
“灵师一脉通晓天机,却多是难以长寿善终。”姜太公说道。
“若行逆天之事,泄露天机,必损阳寿,世间之事得失参半,万物皆存在均衡之道。”那个老者平静说道,“我在此气运交汇之地观星几十载,亦隐约看到了一角天机,呈现出大乱将起的征兆。”
他是大秦帝国的星象师。
“该来的终究是要来,不知师兄看到了什么?”姜太公在棋盘前盘膝坐下。
“血彗落于极北之地,苍穹群星闪烁,映像如乱麻,紫薇日益暗淡。”老者神色凝重的说道,“人与星辰对应,即将迎来一个烽烟四起,人才辈出的乱世,只是苦了天下百姓。”
姜太公无言点头,乱世最苦的莫过于那些生活在底层的贫民百姓。
“可有人敢借兵器一用?”
这个声音传遍洛阳城,也传到这个小院。三人不再交谈,望向未央宫的方向,他们的目光像是能绕过重重楼阁,万千屏障,看清所有。
城北长街上的一间铁匠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早已停止,只有炉子中还跃动着青红相交的火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