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话就有点重了。 但,不是没发生过。 例如经常性xx跟中戏合作,中戏xx学院什么典礼,xx戏剧节,经常性会出现在媒体上。 事实上,这些有的是老师私自的行为,有的是媒体的博眼球。 中戏官方下场的合作,真的很少。 “我不反对你用我们中戏的演员,但一定要把好关!” “年轻人出名的太快,不是好事!” 这话一语双关,既是回答了陈愈的建议,也像是在提醒他。 “好的,老院长,您说的对!” “我这方面确实有些欠考虑!” 陈愈虚心的接受徐小钟的过来人经验,徐小钟却是笑了:“当然,你也不要紧张,你说的捐款,投资导演系学生的作品,这在我看来都是很好的建议,徐院长和刘书记肯定是同意的!” “呵呵!” 徐祥和刘国福微微笑笑。 也得亏徐小钟在这,要没他,刚刚两个人早就已经满口答应陈愈了。 什么品行,学生太年轻啥的,这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在两位领导看来,陈愈这样的做法,简直是他们在校政绩的功臣啊! 这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名气、学生的资源,把中戏还可以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何乐而不为? “演员,要慎重!” 徐小钟不忘提醒了一句:“从话剧入手,可能更好,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提倡的!” “表演系的学生,先去全国的各大剧院历练个几年,不要老想着一夜成名,跑剧组接戏这都是技巧达标的情况下,才能做的事!” “你连表演的基础和功底都没扎实,怎么让观众信服?” “当然了,你是个例外!” 徐小钟其实很无奈,陈愈的成名太快了,这虽然对中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招牌。 但对于很多表演系的学生来说,则是嫉妒和奋斗的来源。 这会让他们丧失对表演的热爱,内心只想着跟陈愈一样,接戏……成名。 这就是不好的一面。 而徐小钟之所以不看好陈愈,其实是他不知道陈愈是个重生者,以至于看走了眼。 陈愈其实跟他设想的一样,也经历过表演上的各种历练,才有了这一世的崛起和爆发。 他接近20年的锻炼,跟很多的话剧演员,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更苦。 而为什么很多人说以前的演员叫演员,其实他们都是经历过的,特别是60-90年代的演员。 导演亦是如此,有生活有阅历,才会知道怎么演、怎么拍。 更早的如同石挥这些,那就更厉害了。 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有演技已经不是必须,而是很少有演员能达到的一种稀罕物。 2010年后……那就更加呵呵了。 资本侵蚀,直接让很多的学生,都忘记了演员的本质。 所以作品越发的难看,这就是原因! 真正会演戏的,几乎已经没有了,很少很少。 每个人都想着一夜成名,流量至上……徐小钟的担忧,那是介于他这么多年在位的心得体会。 陈愈是他这么多年,唯一看走眼的一个。 当然,说这话还为时过早,因为他还年轻,所以徐小钟不得不点醒他两句。 “好了!” “小老头的唠叨而已!” “具体的事情,你跟徐院谈,除了演员这一块,其他的我觉得问题不大!” “捐款什么也是学校需要的,你有什么需要,都可以跟他说!” 有徐小钟这句话,陈愈显然是放心了。 现在别看中戏一二把手在这,但其实真正做主的,还是马上要退的徐小钟。 在位20多年,这影响力和人脉,那可太恐怖了。 更别说他还没退休,还是中戏的荣誉校长,这多多少少都能说明一些问题。 和徐祥留了个联系方式,两个人交谈着走出了中戏的实验剧院,基本上确定了俞心和中戏的一个深度合作。 就只需要到时候签署一些合作的细项了,这些也不需要陈愈本人出面。 “呼~~老爷子还是厉害啊!” “得亏我重生前苦哈哈,要没重生这么出名,被他这话说的,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陈愈摇了摇头。 想着刚刚徐小钟的话和表情,还有眼神,确实是有些招架不住。 这老院长,确实是人老成妖了。 也就陈愈重生底气足,但凡换个人,估计只有唯唯诺诺听得份,因为他说的,确实句句都是忠告。 后世中戏多少的塌房演员,无不在证实他那句话的含金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