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方才,苏申义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穆王沈玉尘,在朝中占据的权重实在太大,在他远征辽东期间来做此事,或许会更加合适。 即便沈玉泽敲定了此事。 苏申义仍是忍不住劝说。 “姐夫,咱们是自己人,我不妨把话说明白些。” “我虽然在山中当了八年道士,可也明白什么叫做轻重缓急。” “您现在要做的,应当是蛰伏起来,以谋求厚积薄发的势头,在此期间逐步蚕食穆王所占据的权重,贸然对京畿九营的将领动刀,还在他眼皮子底下,人家又怎么会受得了?” 俗话说得好,狗急了都会跳墙。 万一把沈玉尘逼急了,到时候谁敢保证不会有意外的事情发生? 也许某一天夜里,誉王府突发大火,然后传出了沈玉泽葬身火海的消息,苏静娴也才刚刚离开镐京。 到时候,谁能救他? 沈玉泽淡然地反问道:“如果我什么都不做,人家就会允许我活着么?” “这……最起码短期内他会视而不见吧。” 苏申义并不了解沈玉尘。 此人生性凉薄,表面温文儒雅,实际上心机城府比谁都要深。 还得明白一个前提。 沈玉尘北征,大概会有一段时间难以管到镐京这边的情况,而在他离开之前,一定会做好万全部署,以保证自身利益不会在此期间受损。 真要等他走了,事情或许还真不好办。 京畿九营的兵符虽在手中,可当真有了命令,那帮将领大概率还是会阳奉阴违。 而且,不出意外的话,在明日的朝会上。 沈玉尘就会谈及京畿九营的防务问题。 这支军队,相当于镐京周边最重要的卫戍部队,也是先帝临终前亲自交托到他手里的。 虽然先帝死了九年。 可在某些老臣眼里,先帝遗命大于天。 综合所有因素来看,不能以常规办法来完成军权交替,必须要见血! 苏申义也意识到了。 穆王沈玉尘,在朝中武官派系中人缘很不错,他随便挑出一个信任的将领出来,再在朝中说上几句话,就能从沈玉泽手里重新拿走京畿九营的兵符。 沈玉泽才想着,趁着这几天,先拿下京畿九营的将领。 宰了他们,再冠以罪名,事情就会好办一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