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江盛虹叹了一口气,“哪里没想过?” “我们的孩子户口都在隔壁临市,如果放这边来,借读费一个孩子是一笔钱,三个孩子就是三笔,我们哪有那么多钱啊?” 姜凤霞了然。 这个年代确实是有借读费的。 甚至重点高中也有买分的名额。 当然,如果孩子成绩足够好,都是有空间的。 不过姜凤霞还是用了前世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那就你跟我葛哥再努力一点,多赚点钱,什么事也比不过一家人住在一起啊。将来再给孩子们一人买一套房子,在江市落户不是更好?” 江盛虹都被姜凤霞的语气给逗笑了。 “你呀,你可真是异想天开!我们两个外地人,想在本地买房哪有那么容易,还买三套房呢!哈哈哈哈!” 姜凤霞煞有其事道:“哎,这话可不能这么说,我妹妹和妹夫就在二小当老师,我听说他们学校附近的那个楼盘现在五百块钱一平米,银行的贷款条件也不错,学区房,以后看涨呢。” 江盛虹一愣。仔细想想,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其实她不是没钱。 老葛手艺好,每天买他们的包子豆花油条豆浆的顾客络绎不绝,保守估计一天净收入至少上千块。因为他们还做到下午一点,兼顾午饭生意,等于多赚一笔钱。 一千块钱一天,一年就是几十万。 本来她是打算和老葛再辛苦个几年,攒个小百万,大小也算是一个百万富翁,将来给儿子买房买车,再给儿子娶个媳妇,体体面面的。 她从来都没想过留在江市,把孩子们也接过来。 现在听姜凤霞这么一说,江盛虹忽然之间犹如醍醐灌顶。 是啊,她为什么不把孩子们接过来呢? 只要在这边买了房子,再把户口迁过来,那他们就是本地人了。 跟临市比起来,当然是江市更发达,这边各方面条件都更好,而且因为是隔壁市,所以不管是方言还是各方面民俗习惯都差不多。 孩子们也不会特别不习惯。最重要的就是远离老家的那些亲戚。 江盛虹瞬间豁然开朗了。 五百块钱一平米,一百平米只要五万块啊!便宜!他们手里的钱都能买好几套呢! 不过听姜凤霞说的给孩子们一人一套房,江盛虹就忍不住笑了,虽然买不起,但是谁家给女儿买房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