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伱现在这情况合适吗?不怕人非议?! 可转念一想,庆帝之死这件事,本身就会招惹无尽的非议,范闲当太师这一点,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范闲念完圣旨,场中陷入了诡异的寂静当中。 他们都在思索,今天这件事的影响,还有该如何做。 有人想开口呵斥,但仔细一想,范闲重要的事情都能给出理由。 你能拿什么事情来呵斥? 难道是勾结苦荷与四顾剑? 这可是叛国! 并且叶流云大宗师还有七叶大宗师两人全程参与,你的意思是他们三人一起叛国? 这话哪怕用脚指头想,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 很快,还是林若甫反应最快,他喊道:“臣等遵旨!” 作为宰相,他是有资格代表百官说话的。 见此一幕,范闲轻舒了一口气。 这最难的一关,算是过去了,这也是林若甫配合的好。 至于后续的麻烦,那是避免不了的。 很快,就有礼部的官员过来开始走流程了,带走了骨灰坛,圣旨的话,范闲并没有交出去,他作为太师,也有资格拿着。 接下来,就是无数人对着范闲问问题。 例如苦荷与四顾剑的情况,秦风又为何在这里?又做了什么? 还有虎卫的消息,陛下是得了什么病?是否是中了毒? 几十个问题,范闲都一一解答。 然后,在众人的心里,就得出了一个大概的事情经过。 秦风是早就被庆帝安排好的后手,藏在了大东山里。 而等到苦荷与四顾剑来袭,提前藏好的大宗师直接出手,与苦荷他们对战,打得两人重伤。 然后庆帝让两人交出自己的武功,因为此事太过机密,也就有了范闲拦路的事情。 昨天下午,庆帝忽然发病,范闲竭力抢救,也是回天乏术,于是立马招人上去写遗诏,然后就是今天下山宣旨了。 讲真的,就这些个事情,都不用细究,到处都是漏洞。 但宰相林若甫信了,东山路总督何咏志也信了,大部分官员也都信了。 剩下的那些人里,大多也跟着信了,只有一两个愣头青、铁头娃,不敢往大了闹,扭扭捏捏,抓着几个点在那发牢骚,最终直接被抓了起来。 至于他们的下场,估计好不到哪里去。 这个时候,就是大势所趋,认不清形势的,终归会被淘汰。 后续的事情就简单了,一众大臣们要快速赶回京都,准备国葬。 还有三皇子被册封为太子,以及太子登基的事情,这些都是要尽快处理的。 简单点来说,庆国要变天了! 一时间,队伍匆匆忙忙的就上了路,直奔京都。 而在队伍出发回京都的第二天,庆帝死亡还有遗诏的消息,就传遍了天下。 其实,这个遗诏范闲完全可以先不读,等到了京都之后再拿出来,这样事情基本上就稳了,也不会有什么波折。 太子、二皇子、李云睿,对此都不会有什么反抗的可能,三皇子可以直接登基。 但范闲这是故意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刺激到太子和二皇子。 而他们因此而做出了什么过激的举动,甚至造反了,那就更好了, 等范闲到了京都,就可以名正言顺将他们的皇子身份给剥夺了。 至于他们狗急跳墙,威胁范闲京都家人们的安全? 范闲不是很担心,因为五竹已经提前回京保护他们了。 再说了,范建的头也不是面团捏的。 陈萍萍也在京都呢,翻不起什么大的浪。 以陈萍萍的智谋,说不定会专门钓鱼呢! 庆帝不是钓鱼,勾引大宗师上钩么? 陈萍萍钓鱼,让太子、李云睿他们露出马脚,也不是一件难事。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