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香港还有一种叫校长推荐计划:最低录取标准可为四门核心课程的总分数达10分或以上,且每门课程不得低于第2级;名额每所中学8名。” 于文茵又继续说。 这个赵子彤也懂,就是走后门的名额。 每科只要不低于50分就可以了。 一般这种就是关系户,或者那些捐赠了学校的有钱人。 “去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录取标准是「4、4、4、4」” 赵子彤的脸色变了变,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感觉。 意思就是说每科只要不低于80分就可以报考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想起后世那些挤破脑袋才能进去的大陆考生。 香港这些学生,想进清华北大相对来说也太容易一些了吧。 就这样,很多香港学生还不乐意去呢。 真是彼之蜜糖,汝之砒霜啊。 但是顶着港澳台学生的身份去读清华北大, 赵子彤又觉得欠缺了了点什么。 做人,就是那么矛盾的! 一直抱怨清华北大难考,真的让你容易考了。 她反而嫌弃太没有挑战性了。 “那报考香港大学或者香港中文大学呢?” 赵子彤已经对清华北大失去了兴趣, 现在也不可能放弃香港户口回去大陆做一名高考生吧。 就年龄来说,可能就不合格了…… “哇,子彤,你好厉害啊,一考就直接奔着这两所最好的大学来。” 马丹丹对这些实在不感兴趣,她想看电视,又怕吵着她们谈重要的事情。 就只好自己一口一口吃着桌子上的菜。 见赵子彤对这两所大学感兴趣,于文茵就特别介绍了这两所大学的招生情况。 “想要凭借DSE文凭试成绩入读香港本地的大学,” “除了要达到核心四科「3322」基本要求外,其实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的入学成绩计算机制。” “换言之,部分学院或课程对核心科目及选修科目的计算方法及比重亦有不同。” “即使成绩一样,在不同计分方法下,入读机会都有差别。” 瓦特??? 于文茵说的这个,赵子彤完全懵逼。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