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想要在天下士子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两年的求学吃尽苦头。张柏一路走到一座巍峨的大殿,双裳已经等候。对于这位老先生内心敬重,当年若不是老先生未必会有今日的张柏,也不会成为先生的闭门学生。 走到双裳身前恭敬一拜,没有任何虚礼只是以学生之礼。双裳一脸严肃说道:“做好准备了。” 张柏起身答道:“好了。”双裳只是轻轻点头,直说:“那就进去吧。” 进入大殿走到坐席,面对严谨的氛围以学子之礼微站。直到所有人入座,皇帝走出身旁陪着太子殿下。双裳作为主考官,一声令下一众太监走出将试卷分发。 太子指着一众学子眼神却是在张柏身上,随口说道:“父皇哪位便是周文老先生的闭门学生。” 没有得到皇帝的答复,只好站在父皇身侧。当朝已有多次殿试,太子却是第一次陪着父皇监考。父子二人纷纷看着天下俊才,这才是大梁的根本未来。此次科考可谓是十年以来最隆重的一次,北镜缺少一大批官员。待到试卷分发,皇帝挥手,魏公公宣旨。一众学子纷纷跪拜之后安然入座,提笔思绪。 众人纷纷下笔如有神,唯有两人闭目沉思。安静的大殿中皇帝看着两人,一位年轻少年,一位三十多的文弱书生。太子好奇的看着哪位中年男人,在众多学子中从未有过此人的消息。 皇帝问道:“不动笔的二人是。” 魏公公在父子二人身前轻声道:“回陛下,年轻的哪位是青州学子张柏,年长者是惠州学子于简。”太子默默的看了一眼父皇,显然是没有将自己刚才的介绍挺入心中。 到是有些好奇二人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曾动笔,不由得重看了一眼于简。魏公公走到于简身边说道:“已经过了半个时辰,先生还不动笔。” 中年书生于简睁眼看了一眼试卷,提笔开始写下姓名籍贯便再次放下。魏公公无奈的离开走到张柏身边,同样的话说出。张柏抬头看了一眼上座的皇帝陛下,提笔书写。可谓是下笔如风,奋笔疾书。 临近午时早早书写完成的学子已经离开,直到午时过后只剩下不到十人还在书写。皇帝盯着在坐是几人,对几位提笔始终无法写下去的学子显得有些无奈。唯有张柏玉简,后发有力,下笔刚猛,笔下生花。 太子看着从早上到现在滴水未进的父皇,上前琴声说道:“父皇这里有儿臣在,您可先行休息,身体重要。” 却是没有想到皇帝狠狠的看着太子,没有说话。只好退下站在自己的位置,等候殿试的结束。双裳一丝不苟的在几人中徘徊,这群年轻人算不得近年最秀的学子,却是机会最大的一匹。尤其是看中张柏,能被周文收入门下的学生,看中的人学生,人人都是大梁的栋梁。双裳自认为,在学生上始终输一筹。 对于张柏记忆深刻,两年前一位来之青州的学子,敢在众多重臣面前拿着一份算不得贵重的信封求学。只凭如此胆气便值得他双裳看中,当初有心收入门下。若是周文没有收下,也不介意倚老卖老。唯独遗憾的是学生张文正不在此次殿试之中,真想看看两位年轻人到底谁能恩中状元。 看着大殿中只有两人,张柏轻轻放下墨笔。缓缓起身向着皇帝太子躬身一拜,转身向着双裳以学生礼一拜。双裳没有搭话而是面带微笑,似乎很满意。只是看了几眼,便能看出张柏的文章工整齐全。对于事情的阐述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周文根本就是另一种风格,多了几分稚嫩气息,却不失豪气。 大殿之上只剩下三十多岁的于简一人还在书写,反而引起了皇帝的在意。能让一国之君等候还真是少有人在,太子对这位中年学子有些不满。纵观大梁二十年,除了丞相王安,还真的没有一人能让皇帝陛下等候之人。双裳却是认真守在于简身侧,却是见到于简并未因为只剩下一人而慌张。笔锋强劲有力,每段文字有条不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