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庙堂风 第一百四十章金戈铁马少年志-《乱世谋凰》


    第(2/3)页

    才觉得自然一点的玉莲现在又怕,这种话哪敢多说。只是低头不语,皇帝抚摸胡须说道:“朕也不知道,朕登基之前大梁虽是北方大国,始终被南楚东吴称之为蛮子,与跟北方的部落没有什么区别。二十年来北伐突厥,南守南楚,内建书院,广开大门让读书人学以致用。二十年间读书人也没有让朕失望,大梁国力空前强盛,朕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在大梁是前无古人。大梁不再是只知道打战立功的军武之国,如今也有很多的熟人在做学问。你说这样的大梁好不好,朕说很好。”

    看着玉莲还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皇帝接着说道:“可是朕想大梁一直这样甚至更好,但是南边的不答应,依旧认为南方的读书人才是读书人,北方的读书人只是多看了几本书的莽汉。大梁南楚必有一战,但是这一战要怎么打,谁去打。大梁国强民胜,正是决战的好时机。如果再过二十年读书人多了,都是一群酸儒哪里还有一点血气,不说能不能打这一战,怕是刚打北边闻风而动,能不能打,是不能的。朕年纪大了,怕到不了那天,坤儿殷儿都是好孩子,谁能守,谁能打。”

    双眼紧闭玉莲只想着什么时候能离开皇宫,皇帝缓缓起身说道:“你知道朕为什么要和你说这些。”

    玉莲顿时吓得大声喊道:“陛下我还不想死,不想死,不要杀我,什么都没有听见真的没有,真的没有。”眼泪一滴滴落下,脸色扭曲。一步步向着皇帝挪动。

    皇帝低下头说道:“放心朕不杀你,与你说这些是因为你不懂也不需要懂。很多年了很多话无人能说,就是馨妃也不曾说过。既然他们要斗那就斗吧,不斗怎能接下这个大家。今天起就住在这里吧时机合适了朕送你出宫。”

    说着推开殿门说道:“刘知幸是个好孩子,眼光不错,朕也挺喜欢这孩子的,与刘策年轻的时候挺像的。还有那首曲子多练练,真的不难。”

    大殿只剩下一个哭成泪人的玉莲不知所措,现在有些后悔答应齐王。

    南镜穿着一身铠甲的少年郎刚刚经历了一场厮杀,从那次围剿之后南楚边关疯狂的增兵。亦有一种举兵北伐的迹象,汾阳那边虽然没有增兵的迹象。大帅陈庚发出军令让长风军各部盯着楚军的动向,一旦有楚军过境一个不留甚至不要俘虏。刘知幸心里茫然,若是林燮下达军令还觉得正常,但是陈庚从来没有这样的军令。

    一左一右一文一武,刘知幸觉得将军真不是好当的。就说身边的两位,一位剑法算的上军中第一,另一位心眼有点多说是一位读书人可有点不像啊。十三营人人皆知刘知幸少年将军,带领一直新军屡建战功。称得上战无不胜,攻伐有度。刘知幸觉得很庆幸身边有这两个人,自己也就是个上下调度的角色。

    自认为阵前攻伐不及卢林单枪匹马,计谋百出克敌之上不如褚翰林。有时候想不明白那些多人怎就会真心的喊自己一声将军,真觉得做的事情不是很多。

    刘知幸说道:“这一战损失不轻啊。”

    褚翰林露出一些奸邪的模样,对此刘知幸不觉得稀奇。不亲自领军起褚翰林就像变了一个人,没有以前的死板,反而活跃了许多,自然与其他十三人关系融洽了许多。“将军你知道这次抢夺了多少战马。”还是一副财迷的样子。

    好奇了瞧着褚翰林,现在的十三营可不缺战马,可以说人马不分家。一年的时间用不着到处找人,五千人将士人人骑得马握着刀,披着战甲。多是褚翰林一点点抠出来的,也就是这段时间大方了一些。

    能让卢林在意的也就那几样东西,剑,马还有楚军的头颅。十三营的辎重都在褚翰林手中,有一段时觉得错怪这个读了很多书的同龄人,就是不服气罢了。

    刘知幸好奇的问道:“别打马虎眼,直接说。”

    褚翰林嘿嘿一笑:“五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