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一封朝奏定乾坤-《乱世谋凰》


    第(2/3)页

    只见那萧殷起身急忙将王安扶起,嘴上说道:“王丞相多礼了,朕今日只是来看看,顺便作为晚辈前来讨教一些学问。就当朕在这里不是一国之君,就是一个讨教学识的学生。”

    萧殷这么一说丞相王安反而更加拘谨,哪里是讨教学识,根本就是询问如何处理朝堂一团乱麻。新旧贵族没有一个是安分的住,曾经太子一党斗的愈发剧烈。本该一早决定的议事一拖再拖,边关战事也只有兵部的几个方案。

    现如今大梁的重中之重不在边关而在朝堂,曾经在先皇手下安分守己的老人一个个争上头。那些补缺的新官,一个个心比天高。这些才是如今大梁最大的隐患,尤其是湖平蒙氏,大量小辈入朝为官,形成不小的党派。再有安寂十几年的徽州李氏,更加不安分。大小贵族老人,纷纷上堂发言。

    萧殷坐在主位看着安然坐下的王安突然问道:“丞相何以教朕。”问的十分直白。

    停顿片刻王安没有绕弯而是直言不讳道:“陛下想听些什么,微臣知不言,言无不尽。”

    看着神色认真的王安,不由得要惊叹一句:老狐狸。话都说到这里,还需要朕指明。萧殷开口说道:“丞相对现在朝政,有什么见解。对边关东吴,南楚举兵逼近是什么看法。”

    静静沉思之后起身躬身一拜:“微臣先请陛下恕罪,才敢说接下来的话。”

    “直说便好,朕只是听听,那有什么怪罪不怪罪的。”

    王安直起身板看了一眼认真听的皇帝,直言道:“陛下登基一年,重用一大批先皇罢免的老人,又启用一批新人进入中枢。这放到三国交战之前没有错,现在反而成为朝堂的一大弊端。陛下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只说不做的老人全部革职,让一些一心报国的臣子扶持上任。再者年轻的新官其中多数还是兢兢业业,其中不少是门阀子侄。这些人占据要职却没有真才实学,只要将这些人调配一些闲职到是好办。”

    见皇帝不插一句,王安句句发至内心。将朝堂一年发生的变故一一道来,将变动的法门一一解答。居坐主位的萧殷眼神大放光彩,朝堂变故好像迎刃而解。其中不乏是得罪权贵,但是每一步棋都下在了要害。

    现在大梁庙堂就像是一只爬满蛆虫的老虎,只要将蛆虫撵走,一只猛虎将会屹立在中原北方大地傲视群雄。这群蛀虫爬满各地,想要完全拔出不可能,只能一点一点来。

    问道:“解决权贵掌权可有良策。”

    “坚定先皇科举选士国策,非参加科考,没有真才实学者不得入朝为官。朝廷已经养了很多权贵,这些权贵子孙后代都需要朝廷供养。庞大的人群,大梁养的了一代,那两代三代,四代,人口逐渐庞大,占据耕田日久天长。先皇对耕地迟迟没有机会下手,陛下应当以百姓为重,皇权次子。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一方言论萧殷茅塞顿开,继而问道:“东吴,南楚举兵入侵何解。”

    王安脸色平静说道:“军方的事,兵部已经拟定好方案。微臣对治国还有一些见解,对战事远远比不得刘尚书。”

    听到王安的话萧殷缓缓起身说道:“天色也不早了,朕就不久留了。丞相将今日解答拟一本奏章,朕在仔细推敲。”说完大步走出前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