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骁勇百骑夫当勇-《乱世谋凰》


    第(2/3)页

    说道:“决计不能让刘知幸逃走。”

    此次设计埋伏刘知幸本就是抗命而为,大帐中多次议事武三思提出战役可以失败务必要将长风军中几位年轻的武将斩杀殆尽,一举断送大梁后继者。楚军大帅以及多为老将没有一人同意武三思的建议,所有人都认为没有必要用极高的代价去围杀几位年轻的武将,更看中的还是镇守汾阳军镇的大帅陈庚。

    一如当年一般围杀一位长风军主帅吴蓬,换来数年的太平。一旦将主心骨陈庚斩杀,夺下汾阳军镇,楚军便可挥军北上,将当年失去的两州之地重新夺回。在武三思看来志气过于狭隘,大梁都攻下东吴,如今的大楚居然只惦记着几十年前割让给大梁的两州之地,简直是让人笑掉大牙。

    东吴灭国刘策率领五十万平南大军只不过在依次平定东吴内乱而已,一旦东吴五洲之地完全掌握在大梁手中,谁敢断言刘策会不会从东向西对大楚发动全面进攻。趁着大梁还没有缓过气来,将年轻一辈的武将斩杀,此番就算是挡住了大梁的全面进攻,又能如何。诺大的南楚依旧实在苟延残喘,这批年轻的武将成长起来,怕是又是一位刘策,林燮,或者是陈庚李山海,这些一军统帅。那时候的大楚又该如何自处,难道举国投诚。

    未曾制定埋伏之前武三思仰天长啸:“大楚病得不请啊!”楚皇登基五年之久,为了稳固皇位多次对大梁用兵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胜过。最大的胜果,不过是围杀长风军统帅吴蓬,未曾占据一地,更未动摇长风军的根基。

    大楚朝廷看似楚皇一手握大权,实则权柄依旧掌握在首辅大臣手中。此番与东吴联合攻伐大梁,朝中武将其实并不赞同。大梁新皇登基,朝局是不稳定,但是此时用兵无疑是帮助梁帝巩固皇权。东吴灭国朝廷依旧不曾收军巩固边防,以防大梁全面进攻,依然要与长风军死磕。

    武三思提起手中方天

    画戟,瞧着刘知幸已经率领不到一百骑冲入白甲军中厮杀不断。以百人对抗精锐的两千白甲军,也就刘知幸敢做,也能做的到。刘知幸就像是一柄开锋的利剑,所向披靡。

    死死盯着闯过第一道封锁的刘知幸,武三思放声喊道:“给我杀,杀,杀。”一连三个杀字,撕心裂肺。

    顿时武三思身边的数百起纷纷亮出手中长剑,跟随其后向着刘知幸奔杀。自古楚人喜剑,梁人好刀。所处疆域不同,大梁背靠草原各部刀在草原上杀伤力更大,而楚人用剑以君子自称。

    刘知幸一杆长枪沾满楚军鲜血,面对近距离的冲杀长枪之力虽然凶猛却是少了便利。才冲过第一道封锁,浑身血液的刘知幸不知道身上有多少处伤痕,勇猛未曾减弱分毫。骤然间楚军列队只见一队骑兵从两军之中冲杀而来,刘知幸纵然将手中长枪抛出,将一名楚军直接刺杀。拍在腰间长剑,骤然出鞘。

    奔袭中的十三营将士纷纷跟随刘知幸将手中钢刀弃之不用,纷纷拍打腰间长剑。这是十三营最高规格的礼仪称之为:血葬,也是血战死战,人不死马不倒。腰间的长剑也是最后的利器。

    不到百人皆在刘知幸身后,长剑立于胸前。刘知幸左手握拳拍击胸口口中道:“长风男儿百战死,何惜一坨百斤肉。剑锋磨砺熬死骨,以血重画锦绣山。娘亲赠我五斤三,我以百血还国家。家中妻儿裹缟素,换的天下皆太平。勿忘,勿忘,来年春风归故乡。”

    一首《长风歌》活着的十三营将士哀声歌唱,希望对面的疆土永远记得,永远记得男儿百战死,热血归故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