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一声长啸裹尸还-《乱世谋凰》


    第(2/3)页

    眯着眼睛的张兴嘴上说着:“将军是我对不起弟兄们,最该死的是我。”

    刘知幸紧紧拉紧张兴的手说道:“不要多想,好好活着,只有活着才能为兄弟们报仇。难道你自裁谢罪,兄弟们活过来,我一定会亲手砍下你的脑袋。好好养伤,不要多想。”

    见到张兴还能说话刘知幸松了一口气,望着十三营战死将士的尸体拖着疲惫的身子,刘知幸轰然下跪磕头继而双手抱拳说道:“是我刘知幸对不起你们,没有战死在南下的路上。身为主将是我的失误,南下我会将主位兄弟的一份补上。”说完直接起身,没有一点失落。

    一位中年武将一身黑甲,留着极长的黑须。虽然面容经过岁月以及风沙的打磨,看起来有些粗糙,模样已然俊美。大梁军中以少有弃文从军的武将,而这位出生书香世家的武将凭借军功一步步走到现在的职位。

    刘知幸走上前抱拳称道:“侄儿多谢世叔相救。”

    中年武将打量着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轻轻在肩膀上拍了拍:“好小子有你爹当年的风范,就这脑子不够用。”刘知幸缓缓松开双拳,歪着眼睛看向这位长辈。小时候在周府求学时,这位世叔最不喜欢刘知幸,觉得天性活泼不是读书的料。就是脑子好,诗词歌赋比别的孩童记得都要快一些。

    其实对刘知幸从军最看不过的非但不是先生周文,而是这位弃文从武的周英叔。本该入士的刘知幸为了逃避与皇室结亲,从太平城跑到的南镜进入了长风军,辜负了老先生的一片苦心。

    刘知幸说道:“静下心来多想一想或许就不会让这么多将士战死在这里了,回去我会到汾阳请罪的。”

    周英叔看了一眼武三思逃走了方向心中不尽瞎想,这次并非两军正轨交战,而是专门为刘知幸设下的杀局。只是小看了十三营的战力,此处的确是围杀刘知幸最好的地方,虽然不是峡谷,坝上庄背靠溧河而建,天然形成一道屏障。刘知幸想逃也并非那么容易,再者只有这样的平原才不会让人想到是一个杀局。

    想起哪位负伤逃走的少年武将周英叔不免惊叹,现在的年轻人没一个简单的。长风军中有一位做事不按套路的刘知幸,白甲军中出了一位武三思,两人倒像是天生的敌人。之前两军交战中周英叔与之交锋几次,多以战败告终,武三思无论的单人战力,还是兵法皆有一套。并非是读了几年兵法,就敢领兵打战的莽夫。

    再看现在伤势不轻的刘知幸还能站在这里说话,一点都没有战败的失落感。周英叔对这些年轻人看的更重,或许像刘知幸武三思这样的年轻人天生的将才。与身经百战,用一次次战役积累经验的老将不同。每次作战都出乎意料,排兵布阵不拘一格,不能说这群年轻人不看兵书,而是从不用兵书记载的兵法。说的不好听些,就是不拘一格任意所谓。

    帮着刘知幸捋了捋杂乱的发丝,周英叔说道:“知幸这件事不容小觑,大帅哪里用不着请罪,务必要将这里发生的事详细告知。东吴已灭南楚现在还没有回笼大军,必然还有别的大动作。这段时间就待在溧水县不要有任何动作,随时等候军令。”

    听到东吴已灭的消息刘知幸一愣,这才一年的时间父亲竟然已经将东吴灭国。顿时似乎忘记刚刚经历一场凶险的围杀,双目盯着周英叔说道:“师叔你说我父亲已经攻下了东吴,是不是很快我们可以南下。”

    对刘知幸的问题周英叔无法回答,也不能回答。这其中涉及几位广泛,灭东吴一战平南大军功不可没。但是徽州李氏损失之大,远比攻下一国的收获要大的多。若是南下朝廷是否还要故技重施,将处于南镜的湖平蒙氏,依旧周氏手中掌握的大军全部消耗在攻打南楚的道路之上。一旦如此会出现一大批新的贵族,如今的四大世家又该何去何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