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烈酒烧喉心儿碎-《乱世谋凰》


    第(2/3)页

    刘知幸双目与张文正直视,还不等张文正开口,刘知幸紧绷的心弦顿时松垮,趴在桌子上呜咽道:“玉莲,玉莲又入宫了。文正你不知道,先皇留下一份遗旨。玉莲一直在鸿山等我回来,一年九个月,等我一年九个月,我还在南镜一点都不知道。四年,四年了,四年没有见面,我时时刻刻想着,从未想过主动回太平城来找她。”

    张文正抿着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对于男女之间情之一字,谁能说的明白。相遇是一种缘分,相知是一种幸运,相互爱慕好比山水相依,犹如一团繁花一滴滴点缀。唯独相知相爱终不得,世上还有那种遗憾可以比拟,宛如飞翔天空,看遍山川俊美,河流雄壮,到最后只能一人独自承受冰川的寒冷,烈日的曝晒。

    轻轻摁在刘知幸肩膀上,张文正更像是一位兄长。轻轻说道:“刘公子玉贵妃二次入宫谁也想不到,先生都无法阻止的事,还有谁劝得动陛下。多多想想,或许玉贵妃入宫还有别的缘由。不一定是放弃刘将军,既然将近两年都等了,其实不差几个月。”

    刘知幸痛的不能言语,满眼血丝的看着张文正。只见张文正微微一笑道:“或许不是刘公子想的那样,姬姑娘有姬姑娘的苦衷。既然无法再问,刘公子藏在心里极好,记得终归比忘记要好。”

    双手拖着沉重的脑袋,脸庞抽搐,俩人默默无言。许久之后刘知幸不知道想了多久,缓缓起身道:“都是怪我,怪我。”说着起身走出桃花楼,留下盯着一地空酒坛的张文正黑着脸。

    歪着头道:“好啊,一个月的俸禄没了。”

    离开桃花楼刘知幸摇摇晃晃的向着鲁国公府走去,嘴里喃喃道:“玉莲都怪我,我该早点回来的。错过了两次,两次。”仰天长叹。

    ————

    皇宫内处理一日朝政的皇帝萧殷,披着厚重的貂裘靠近青林宫。东吴已然收复,曾经吴皇册封吴国公入住太平城。有吴皇投诚,东吴收复一事顺利落幕。历经百年的征战,已有结束的迹象。

    萧殷心底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梁楚之间决定存亡时刻,已经提上了日程。朝堂上丞相王安下达的最后决策,同意平南将军刘策上书《伐南策》,决定两国最终走向。不但如此,长风军终于要反守为攻。历经五年的守备,大梁第一军长风军终于要踏上楚国大地。

    刘策上书:吴地已定,收吴军十五万之众,编平南军,聚梁军三十五万,吴军十五万,共五十万。......抵长江,共伐之。

    朝堂上王公公将刘策上书《伐南策》朗诵,一批认为刘策灭吴非但无功,反而有罪的官员纷纷闭嘴。这次不是萧殷提出顺势攻打南楚,而是年迈的丞相王安,做出丞相最后一个抉择。正好消除了萧殷的隐患,少了朝堂争议。现在要做的不是与朝廷大员争议,而是聚人心攻打南楚。

    萧殷唯一懊恼的还是老旧贵族,正如周恒说过的一句话:“这些人就是大梁的蛀虫,一日不出,必成祸患。”

    这一点萧殷深有感悟,从先皇开始每一件重大事件中,都有这些人的影子。此次若不是丞相王安极力推崇,刘策的《伐南策》未必能轻易通过。那些人什么都不怕,要钱有钱,要权有权。先皇重用王安,极力推举科举,出现一大批寒门子弟。其中还有很多插手之处,除了榜上前三,其中还是大有作为。

    但平南战役之中,一批批新的年轻将令涌出头。其中不发豪门子弟,但是死者不在少数。军中非科举,考究的不是文章优美,策略严谨。这些还有试探的法门,但是军中不同,想要功绩必须一刀一枪厮杀。若是别的主帅,或许还有做法。但是平南大帅是大梁军中第一人刘策,刘策是什么人,谁不知道。

    如果当年刘策服软,凭借北定突厥的功绩,何须领兵部左侍郎的闲职。一笔笔战功记录详细,没有一人添加一笔,也不会否认任何一人的功绩。这一点萧殷对刘策的信任极佳,最大的缘故还是刘策周恒二人无形之中相互配合,没有后辈精英的家族,还能存在几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