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风波-《他打铁出身,竟横压万古》
第(2/3)页
工部尚书同样站出来,表示户部拿不出来银子,我们工部也拿不出那么多人啊。
另外还有吏部也凑了热闹,边军人数增加,那武官的数量又要加多少?
四品都司以下倒还好说,可都司以上,包括参将,副将,总兵,这些都是重要的实权将领。
放在往常,那是要充分考验多年才能确定升职的。
就像廖明许,当参将许多年,这次去南疆率领南岭大营拼杀了好几年,尸山血海里爬出来,加上总兵位置空缺,才恰好补上了。
否则的话,他这个参将怕是要再多当一些年头才有机会。
如今两千万边军,按照一万人的大营配一个参将,三十个大营配一个总兵来算。
光参将就得冒出来一千多人,总兵数百人。
而大帅呢?
这种吏部都没资格进行审查晋升的当朝一品,起码得来十几个。
这让吏部怎么玩?
没时间考察,万一日后出了问题,是皇帝陛下负责,还是我们吏部背黑锅?
吏部尚书几乎能想到,自己全家被砍脑袋的画面了。
所以表面看似乎和吏部关系最小,实际却是他反对最激烈。
至于武官们,倒不反对边军扩充。
他们才不管银子够不够,工匠缺不缺,晋升卷宗怎么写。
边军的人数越多,他们越高兴。
只不过在参将,副将,总兵的人选上,从现任大帅到现任总兵,都主动跳出来推荐自己麾下的人才。
一个说自己手底下的某参将功高盖世,怀才不遇。
另一个就说他的某个都司有总兵之才,还有人嚷嚷着自己有大帅的风采。
武官们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
吵着吵着,就打起来了。
文官在大殿里吵架,武官在大殿外打架。
一时间,满朝文武乱成一锅粥。
顺帝也不言语,任由他们争吵,悄无声息的自个儿走了。
只让田公公留下,等这些大臣们吵累了,打累了,才告知他们。
“陛下说了,不管你们有什么想法,朕只要你们朝着边军扩张两千万的方向去想。明日早朝拿不出东西来的,就不用来了。”
说完,田公公也走了。
留下一堆文臣面面相觑,苦不堪言。
一天一夜的时间,让他们拿出应对边军扩张两千万的法子?
这不是难为人吗?
可拿不出来,看皇帝陛下的意思,那是真打算让你回家养老。
相比之下,武官就轻松多了。
纵然很多人打的鼻青脸肿,却在事后哈哈大笑。
他们只需要考虑推荐谁上位,包括自荐,其它的完全不用管,轻松的多。
一天一夜的时间,足够通知那些兔崽子过来领人情了吧?
一千多万的边军份额啊,上千名参将,数百名总兵,这不给自己人多搞点福利怎么能行。
向来不喜欢动脑子的武官们,在此刻眼珠子滴溜溜的转。
所有人中,唯有吏部尚书像死了亲爹一样。
失魂落魄的回去后,二话不说,直接写了份辞官养老的奏折递上去了。
爱咋咋地,这活他是真接不了。
反正这辈子大官也做了,也风光够了,回家养老,总比日后落个全家砍头的下场来的好。
如此大事,使得江林被赐封卫国公,掌管天下兵器制造显得微不足道。
满朝文武都为了自家的事情忙的焦头烂额,哪还有人去管他。
什么权力大不大,先过了这一关再说吧。
江林被赐封卫国公,整个铁匠营都高兴的要疯了。
铸造司在这一刻,当真回到了四百年前四十八司头名的位置,就连内务司和尚虞司都被压了下去。
严格来说,铸造司现在已经自成体系。
顺帝说了,只要是对兵器打造有好处的事,完全由江林自己做主。
理论上来说,江林给铸造司的人随便封个从一品,正二品,那都是可以的。
当然了,这只是理论。
以江林的性子,并不会这样做。
他只是给所有人提了三级,就连齐铁匠,都得了个从八品的官职。
从大师傅,直接当了正儿八经的铁官。
至于师父赵岩魁这样的,更是做了六品官,不大不小。
老司匠俞茂明,更是官居五品。
尽管初次见江林时,就看出这小子非同凡响,日后可能会飞黄腾达,做出一番大事来。
但俞茂明也没想到,江林能做的这么大。
一个铁匠,竟然可以随意封赏五品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