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听到赵封要对天下万民讲武! 朝堂上不少大臣也都是面带期待之色,特别是武臣。 不同于文臣,大多武臣是选择的武道一途,除了那些年老体衰的未曾选择武道。 “太子圣明。” 众多大臣纷纷高呼道。 “父皇。” “该宣布了。” 赵封又笑着看向了嬴政。 “启儿。” 嬴政微微一笑,对着殿外呼喊了一声。 应声。 只见一个俊武的少年郎身着公子服,缓步走入了朝议大殿内。 他,正是赵封的嫡长子,也是当今秦始皇帝的嫡长孙,赵启。 “孙臣拜见皇祖父。” “儿臣拜见父君。” 赵启走上前,躬身一拜。 “宣旨。”嬴政微微一笑,一摆手。 “始皇圣旨!” “皇嫡长孙赵氏嬴启,已年满十八,已成年加冠,可分担皇族重任。” “今,敕封赵氏嬴启为嗣子,赐嗣子印玺,享大秦国运加身,掌处政之权。” 一旁内侍手持圣旨,大声宣读道。 随后。 一个内侍捧着一个盒子走到了赵启的面前,在盒子里装着一个嗣子的印玺。 “孙臣谢皇祖父信任。” “儿臣谢父君信任。” 赵启双手捧起印玺,躬身一拜。 “臣等拜见嗣子。” 满朝文武齐声一拜。 “诸卿平身。” 赵启转过身,举起印玺,大声道。 “谢嗣子。” 群臣齐声道谢。 “启儿。” “作为嗣子,自有嗣子承当的责任。” “你爹生性好战,不喜朝政,所以原本属于爹的职责也要交给你了。” “你要好好帮助你阿翁处置朝政。”赵封对着自己儿子一笑。 哪怕在满朝面前,赵封也直接表示了自己对朝政不感兴趣。 毕竟。 赵封所追求的太大了。 “请父君放心。” “儿臣一定会为皇祖父分担。”赵启一脸正色的道。 在接过这印玺后,赵启自然知道什么嗣子的责任了。 至于自己父亲,满朝皆知,天下皆知他的责任更大。 不应该被繁琐的朝政给拖累了,也正是如此,自己皇祖父从来不会说什么,因为如今大秦发展到了现在都是自己的父亲所为。 “扶苏。” 赵封看向了扶苏。 “臣弟在。”扶苏立刻应道。 “等安儿八岁了,让他来启儿身边辅政吧。” “国运之道,武道,仙道,他可任选。”赵封笑着道。 “多谢大哥。” 扶苏激动一拜。 自己儿子如若能够留在赵启身边,以后取得的成就必然会更大。 朝议散去! “圣旨临。” “大秦子民听旨。” “武道,仙道传法已有数月。” “然,功法虽传,大秦万民并不知武道境界,并不知武道壁垒,更不知武道极境为何。” “今。” “太子有感,将于咸阳讲武天下,给大秦万民讲武。” “凡吾大秦子民,皆可听。” “因吾大秦子民人口繁多,不可皆汇聚于咸阳城下,故而,太子恩泽开启天玄镜权柄,凡吾大秦子民皆可入以天玄镜聆听太子讲武。” “太子讲武之后,吾大秦国师将向天下万民讲修炼之道。” “天下万民皆可听!” “另。” “陛下圣旨。” “年关临,新年启。” “吾大秦已国富民强,天下百姓富足,大秦国库充盈。” “此乃天下万民之功,朝廷当恩泽天下万民。” “自今日起,天下粮税再降一成。” “以此共庆新年。” 大秦疆域,九州三十六郡内。 皆有官吏宣读圣旨。 毫无疑问。 这一次圣旨颁布仍然是足可引起哄动的。 “陛下圣明。” “太子圣明啊。” “赋税又降了,我家又要多出一成的收成了。” “哈哈哈,是啊,以后多下的一成粮草可以兑换贡献点,用来辅助修行,我虽然天赋不行,但我儿子天赋可以,我一定要竭尽全力培养。” “我家也一样,武道之路乃是未来大秦之根本。” “太子讲武,这可是天大的机缘。” “太子可是开创武道的武祖,有太子讲武,我们必可更为了解武道,更容易修炼了。” “不错,武道之境我只知道后天之境,这也是朝廷传下功法所述,不知后天境之上还有何境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