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王工如数家珍的说了很多的应用场景: “......还比如环保节能方面,因为这种螺纹能够减少摩擦损失,从而能够减少摩擦产生的热量和热量的损失,这对于节能减排也是非常重要,具有意义的。” ........................................... 王工这位准院士级别的技术人才,在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可是很是吓人的,所以说起来之后他就有些滔滔不绝了。 看到这一幕,刘老爷子赶忙打断,如果再不打断的话,按照这位王工的性格可能会滔滔不绝的从下午讲到晚上。 “王工你觉得咱们继续研究这种螺纹,继续放大这种能量转化关系的话,多久能够出研究结果,应用到实践当中。” 刘文武刘老爷子开口说道。 这种思路的牛逼之处,他已经算是听明白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这种思路变成技术落地啊。 ........................................... 而闻言,王工想了想,便是很是骄傲地说出了一个数字: “20年!” “如果交给我,然后再请几个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辅助的话20年,我就能将这个思路变成技术完美落地。” 而听到这个数字,刘文武刘老爷、张书文,两人便是互相看了一眼。 20年这时间也太...... “你们觉得20年的时间长?” 王工也看出两人的想法,毕竟两人的这种表情并没有做任何的掩饰。 ........................................... 不过王工也没气恼,因为这符合大部分的圈外人的对技术这方面的认知。 随即他便是开口解释了起来: “刘老、书文,你们两人要知道,很多技术其实早就有了雏形了,研究方向也大概有了,但是这种技术到成熟落地可能......可能......怎么说呢,永远都不会落地,它只是一个技术而已。” ........................................... 等两人稍稍消化了自己刚刚他说的话后,王工便是又说了起来: “但是这个螺纹不一样,我们只需要放大它的那种效果就完全可以在20年内让这种技术落地。” “而一旦出来,就相当于推动着相关领域的技术往前走了一小步。” “你们要知道到现在我们的很多技术都在原地踏步,现在的技术还是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技术,20年的时间就能推动着往前走一小步,这是何等的夸张啊。” ........................................... 而听完这番话语后,刘文武刘老爷子,张书文两人,这时候才是明白了这个螺纹的重要性了。 这时候他们也都是吸了一口凉气。 “高手在民间啊。” 不由的,王工便是感叹出声。 ........................................... 而闻言。 刘文武、张书文两人也都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虽然这个螺纹是叫李耀东的小年轻,或者说是对方工厂里的工人无意间搞出来的,但是,从结果看的话,对方确实是搞出来了。 那么高手在民间这句话,用在这里,也不为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