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祀心里冷笑一声。 慈航静斋代天选帝,已经触碰到李祀底线。 不管慈航静斋底蕴如何,在李祀心里,慈航静斋已经不存在了。 曹正淳离开不久,太尉杨青林求见。 “臣见过陛下。” 太尉杨青林被李祀任命与内阁此辅,辅佐张居正执掌内阁。 几乎是一瞬间,杨青林从一个太尉虚职,成为朝堂之上,灼手可热的权臣。 只是,太尉杨青林并没有因此自得。 太尉杨青林心里清楚,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皇帝给予的。 如果有一天,皇帝想收回,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因此,担任内阁此辅后,太尉杨青林不仅没有放松半分,反而对自己更加要求严厉...... 太尉杨青林心里唯一的念头,就是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李祀望着太尉杨青林,开口说道:“爱卿最近入了内阁,可有劳累之处?” 听到皇帝的问话,杨青林满脸惶恐:“启禀陛下,为陛下分忧,乃臣子的本分,岂敢劳累?” “你倒是会说话。” 李祀笑了笑,随意道:“这次你来找朕,是因为什么事?” 太尉杨青林闻言,精神一震:“启禀陛下,臣是想尽快实施河西一地的两权分立一事......” 之前,太尉杨青林和李祀建议,以两权分立,代替边关节度使制度。 这件事李祀也在朝堂上提过。 只不过,却一直没有实施...... 因为,人选一直是个问题。 两权分立的本质,是将节度使的权力一分为二,分为民权和兵权。 民权为提督,兵权为总兵。 如此一来,总兵和提督相互监督,自然能够大大的降低地方不听皇帝命令的一幕。 只是,关于两权分立制度,朝中大臣一直因为人选问题争论...... “说说你的想法。” 李祀对着杨青林说到。 杨青林闻言,躬身道:“陛下,臣觉得,这次科举的状元王牧,以及探花陈河,比较适合。” “哦?” 李祀望着杨青林。 太尉杨青林的神色愈发恭敬:“启禀陛下,首先,王牧和陈河,都是寒门子弟,背后没什么牵扯...” “继续。” 李祀微微点头。 杨青林的意思很简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