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太极殿上。 皇帝的话让满朝群臣心念起伏。 天子如此重视这些,是否表明了,明年的科举考试的范围,需要重新规定? 不再是以往的四书五经? 而是增添了这些各方面学识? 一念至此,文武百官心中一惊。 若果真如此,他们这些臣子,需要提前做打算啊...... 或许,可以将他们各自家族的优秀子弟,送去陛下所设立的学堂? 毕竟,这些学堂并没有什么门槛。 平民百姓能进,世家子弟同样能进。 只不过,一般世家子弟都有自家的私塾,不屑于去学堂而已。 但若真的去上,也不是不可以。 李祀倒不知道臣子们在想些什么。 李祀已经下定决心,对大唐帝国目前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 李祀之所以这么做,并非科举制度不好。 科举制度为大唐帝国无数人才,促进了大唐帝国的发展,稳定了大唐帝国的局势。 甚至如今能站在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几乎都是科举制度出生。 然而,科举制度选拔的人才实在太单一了。 科举制度的选拔标准,便是四书五经,以及一些国事政务。 一般来说,能通过科举的考生都是儒生。 而大唐的儒生,实在太多了。 李祀需要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面扩大。 哪怕你不会四书五经,不懂政务国事,一样有可能通过科举制度,为大唐奉献自己的力量。 当然,这前提是你其他方面的学识足够优秀。 若是有人准备鱼目混珠,打算赖于充数,恐怕连第一道考核都过不了...... “臣遵旨。” 内阁首辅张居正拱手说完,便退回列中。 张居正询问之事,陛下已经给出的答案,当然没必要继续站在那里。 李祀微微颔首道:“诸位爱卿还有其他事情吗?” “启禀陛下......” 有大臣站出,拱手道。 ... 数个时辰后。 李祀环视满朝群臣,见其没有问题后,直接起身:“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 等到皇帝走出太极殿,百官们才敢一个个站起来。 礼部尚书走到内阁首辅张居正身旁,低声问道:“首辅大人,不知我族中子弟,可否去陛下所设的学堂读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