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一十六章 上场征战-《神秘让我强大》
            
            
            
                
    第(1/3)页
    一年后。
    淡水城大发展。
    人口超过20万。
    这个数目远远超过郑芝龙移到大员的人数。
    对方还是一直在移,近二十年的时间,还不到十万。
    而闻人升仅仅一年时间就移民二十万流民。
    其实还可以移民更多。
    只是一时之间还不能搞定。
    移民之后,统治架构就是典型的藩镇架构。
    有完整的衙门、开府建制,当然名称不是一样的,就像满清的各种额真一样,其实就是明朝的各种军职。
    闻人升在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叫大东家。
    大东家这个身份,淡水移民都知道,但他的真实身份,兵备道,却很少有人知道。
    大员是岛屿,绝大部分人上去之后,就是许进不许出。
    只有那些忠厚老实的人经过筛选和训练后,才能上船,成为水手、士兵、还有掌柜,允许出去做贸易。
    当然这其中有不少对手,想密谋上告闻人升暗中建立基业,试图谋反。
    这就搞笑了。
    因为闻人升真有谋反的本钱。
    所以他只是使用了三万两银钱,给了新巡抚,还有几位部堂高官,就将这事给平下来了。
    爱上哪告去哪儿告去。
    真当大明现在还是中前期吗?一旦有人试图谋反,立刻捉拿入京,反抗就要派大军征伐。
    就像“成化犁庭”。
    历史上的郑芝龙一样在大员建立基业,同样垄断中左所一地,等同藩镇,也没人告他谋反。
    告了也没有用。
    因为现在的大明,是尽量不让人谋反。
    只要不明目张胆地攻打县府,不打出谋反旗号,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实闻人升那三万两都不用出,告上去的人,也会被打将出去。
    他出银子,还是为了收拢流民方便。
    有了部堂高官的背书,他可以继续与地方官吏深化合作。
    一户流民5两银子,最低要三人以上。
    父母妻儿团聚者,额外给一两。
    这个价码不低了。
    现在卖一个壮汉才几两银子。
    流民太多了。
    到处席卷。
    很多地方官巴不得送走他们。
    从这里就能看出郑芝龙是守户之犬。
    满清残暴,还知道抓包衣回去干活,一抓就是几十万,十几万青壮男女。
    不止抓一次,前后九次入寇,最远抓到南直隶。
    郑芝龙每年收入高则千万两,低也有数百万,收入能让崇祯羡慕死。
    这么多钱,偏偏不去买流民,白白浪费20年时间。
    他的儿子郑森从头做起,收拢流民,训练士兵,还先后获取了几次陆上大捷。
    只是寿命太短了,38岁就挂了,中间也犯了很多错误,不过那很正常。
    若是有曹操刘备寿命,不能恢复明室江山,但海外建国绝对没有问题。
    可以大量将千万流民送到东南之地,绝对能拿下几个大岛。
    反正闻人升也是紧紧抓住手下士兵。
    每隔三个月就要重新筛选一轮相关将官。
    将那些个有可能忠诚动摇的人,给调到文职岗位。
    此时他移民了20万,一年多下来至少死了有5万人,剩下15万。
    其实这个存活率已经很高了。
    要知道此时很多殖民地的移民往往第一年就会死掉一半,第二年还要死掉一半。
    过个十几年就会全部死光。
    光看到殖民者遍布全球,但具体到每个人身上,那就是自然达尔文淘汰。
    一个3000人的殖民地往往坚持不了20年。
    真正能坚持到殖民地发展壮大,大部分共性就是当地土著相对友好。
    环境和原住地高度相似,属于温带气候,不是湿热气候。
    疾病比较少。
    粮食资源丰富。
    有独特的贸易品产出。
    有这些共同特征,才能发展起来。
    早期人类殖民地很脆弱的。
    根本不存在游戏中那种放下3000人,20年后就变成了6000。
    大多数殖民地是放下2000人,20年后,就剩下几十个乞丐流浪汉。
    一是很多殖民地都没有贸易品,开拓之后,很难自我维持。
    慢慢地就没船来了。
    这年头哪有什么官家船来固定贸易?
    没有独特贸易品,人们就会跑,就会走。
    而大员就得天独厚。
    靠着大明太近了。
    一应生活资源都能方便获取。
    第(1/3)页